【背景介紹】“千鋒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中臺生態共同體”打造“1+1+N”合作模式,以學校和千鋒教育為主導,廣泛引入百度、京東物流、東方國信、統信軟件、龍芯中科、宇信科技等企業作為“N”,利用生態合作企業的數字化技術優勢,面向智能供應鏈、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創新云運維、電商直播、大數據等領域,開展科研與技術服務項目,搭建產教融合協同創新與育人平臺,打造特高專業群的校企合作典范。
本方案是千鋒鋒云智慧聯合京東物流圍繞“大數據產業學院建設”共同研發,詳見正文。
一、數字經濟建設得到國家戰略支持,人才需求旺盛
中國數字經濟從2015年開始建設,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為開端,隨后相關政策在不斷的出臺、推動實施,具體到各省市,2019年、2020年、2021年連續三年,北京、上海、廣州等眾多城市對數據中心發展政策進行細化。
部分省市數字經濟政策
隨著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企業數字化轉型日益加快,據CSTD的調研統計,2022年,65.6%的企業在數字化人才方面的培訓需求呈增長態勢,《中國ICT人才生態白皮書》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化人才缺口接近1100萬。因此,數字經濟的發展及其對人才的需求,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千鋒聯合京東物流
產教融合共建“大數據產業學院”
結合當前國家未來戰略發展亟待解決和攻克的核心技術,千鋒與京東物流聚焦大數據方向,結合當前國內高速發展的大數據行業的需求,針對院校人才培養的定位與專業建設的現狀共建“大數據產業學院”。
千鋒與京東物流將聯合為院校提供標準化、規范化、專業化的學院共建服務。通過開展共建學院、共建專業、共建實驗室、共建在線平臺、共建雙創基地、實習實訓承接、專業就業指導、技術培訓就業等合作,實現高校人才培養與產業人才需求的有效融合。
大數據產業學院千鋒建設思路
三、結合數字領域人才需求,建設人才培養標準
3.1專業課程建設
千鋒聯合京東物流在共建數字化產業學院的過程中將以學生為中心,依據產業需求動態設置培養目標崗位,研發模塊化課程體系,制訂技術方向相關的崗位人才培養方案,打造優質IT人才培養高地。
校園供應鏈生態人才培養模式建設思路
課程內容包括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崗位實訓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
(1)專業基礎課程
設置8門,包括:高等數學A、概率論與數理統計、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JAVA程序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Linux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
(2)專業核心課程
設置了11門課程,包括:大數據導論、大數據分布式存儲、數據庫開發技術、數據同步與采集技術、分布式計算引擎、大數據實時計算、大數據消息隊列技術、數據分析ETL工具、大數據可視化技術、大數據任務調度、大數據挖掘與機器學習。
(3)崗位實習課程,包括認知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以京東物流實戰業務場景為培養目標的電商物流一體化“實戰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深入落實產教融合,實現以企業培養為主體,以社會為橋梁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專業培養質量。
(4)專業拓展課程
包括:軍事訓練、程序設計課程設計、數據倉庫建設、畢業設計(論文)。
3.2建成產教融合實踐基地智能倉儲大數據分析實訓室
整合學校現有實訓室資源和企業培訓基地資源,共同滿足學生實習實訓、社會培訓等功能,共建實踐教學體系,共建真實場景實踐平臺——智能倉儲大數據分析實訓室,供經營實踐、學術研討、交流培訓、社團活動等使用,形成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多功能實訓基地建設管理模式。
智能倉儲大數據分析實訓室,培訓教學場地至少滿足40人的理論學習和實操訓練要求。按照培訓教學內容,劃分培訓教學場地。
智能倉儲管理系統
物流實訓中心配置京東完全自主研發的智能倉儲管理系統(WMS),沉淀了京東物流多年倉儲物流管理經驗,使用真實運用于生產的WMS系統并配合真實的物流設備,能讓學生更直觀地掌握倉儲作業技能。
圖-京東JWMS核心功能模塊
智能倉儲大數據分析系統
智能倉儲大數據分析系統,基于京東真實業務場景,在保護客戶信息安全的基礎上,采用脫敏數據,充分展示倉儲各環節的真實業務,作為智能倉儲大數據分析的數據源和展示平臺。
智能倉儲大數據分析系統,包括數據API、Web客戶端、服務端等多部分組成,采用B/S結構設計,采用最新分布式大數據計算平臺,支持數據處理與任務調度,支持繪制基礎圖表,配套豐富模版,實現靈活部署與適配,并呈現豐富的數據展現形式。
智能倉儲大數據分析系統的主要功能:
1)基于SQL的編寫與執行實操模塊;
2)基于在線數據源的可視化處理實操模塊;
3)基于Python/R的算法編寫與執行實操模塊;
4)數據權限配置與管理;
5)作業布置、作業提交、判分等
3.3信息化教學平臺建設,鋒云智慧為講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以及其他先進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推動了社會信息化和智能化變革。同時,也推進了新時代教育信息化發展,全面提升信息技術支撐,對引領高等教育創新發展,加快推動教育現代化具有積極作用。
整合十余年校企合作經驗,依托先進、海量的教學資源,千鋒打造了為高校師生全方位服務的智慧學習云平臺-鋒云智慧教輔平臺,可個性化定制在線編程及錄制系統,重構傳統的互聯網+教學模式,根據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進行教師實時教學成果分析和學生學習成長路徑分析,配套面授課程視頻及精品課。
課程講義:作為校本教材提供給學生課前課后學習
講師PPT:用于課內理論教學,翻轉課堂使用
MOOC課程:用于學生課前學習,探測重點、難點
實驗手冊和實驗代碼:分學生實驗手冊和教師實驗手冊,指導實驗過程
習題庫:用戶課前、課后的作業布置,用于階段行測試
實訓案例庫:來自企業的真實案例、可以用于大實訓和畢業設計
3.4助力院校進行“1+X”認證體系建設
3.4.1 認證體系
認證伴隨教學學習過程和一體化運營同時產生,實現課證融合和結果認證。千鋒教育與京東物流打造的認證體系,認證對象包含在校學生、教師和企業從業人員認證。打通在校學生認證和企業從業人員認證,真正實現產教融合、校企融通。
3.4.2 學生認證
學生認證包含等級認證和專項認證,認證內容融入常規教學課程和實踐操作中,通過課程學習和結果考核,以京東物流業務運營和崗位標準為基礎,實現等級認證。通過一體化運營和核心崗位課程學習,實現專項認證。此認證體系與企業認證打通且互相關聯、互相認可。
3.4.3 教師認證
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崗位認證,并對教師和學生參與的頻次、質量和收益做評估后實行對應的津貼補助,以資鼓勵。
“1+X”認證體系
3.5“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從兩個維度進行推進,一方面加強高校教師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能力培養,另一方面引入千鋒與京東物流的兼職企業講師及認證特聘講師,加強高校講師與企業講師的相互流動與相互學習,根據校企雙方合作專業及學生規模,每年設定師資隊伍培養的具體指標。
教師實踐流動站
依托千鋒教育全國21家分公司,300余人的教研團隊和京東物流總部及七大區域分公司、若干省級子公司,建立覆蓋主要專業領域的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確立教師掛職鍛煉、輪崗實習培養培訓計劃。
“雙師”培訓
擬定由千鋒攜手京東物流每年寒暑假組織兩期應用型師資技術培訓,校方選送2-3名行業學院技術講師前往參加,培訓周期5-10天,全部由千鋒教育技術講師授課。課程內容聚焦各專業方向中的熱點技術和前沿知識,合作企業商業項目經驗及相關資源分享。
企業認證講師授課
根據校企雙方合作專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由千鋒教育派遣金牌講師到校進行授課服務。依據學校具體師資情況,安排學校教師與千鋒教育金牌講師的教學任務,校企雙方講師共同參與專業建設,推進“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千鋒與京東物流部分講師資源展示
3.6共同研發特色教材
教材是課程建設和改革的載體,是教學模式的重要支撐,基于十余年來在職業教育領域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千鋒憑借強大的教研實力積極聯合高校和國家級出版社共同開發高質量教材和案例庫,將產業發展的最前沿和最鮮活的實踐成果納入教材,為高校研發“精品、系列、前沿、實戰”的高質量教材。
目前千鋒與高校教育專家、清華大學出版、人民郵電出版社、互聯網大咖聯合規劃教材100本,現已出版50余本,已被近500所高校選用授課教材,深受廣大師生喜愛。
3.7以賽促教,賦能實戰型人才培養
千鋒與京東物流將以優秀人才選拔和提升教育技能為基礎,校企聯合創立競賽中心,承辦相關賽事,從賽項設計、競賽內容、評價體系、選拔標準等多維度出發,設立地方/區域競賽中心,完成人才選拔、區域集訓、賽事舉辦,合作完成競賽指導工作。
千鋒助力眾多院校開展多種類型的大賽支持
3.8學生實訓/實習/就業
對于疫情當下,國家關注穩就業促生產。大數據產業學院的學生每年可在企業進行1-2周的企業實訓。企業為學生實訓提供就業場景所需實訓內容,制訂學生實訓教學計劃,實訓課程采取集中模塊教學方式,保證學生校內、校外實訓期間工、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依托豐富的教學資源、完善的學科體系和強大的師資力量,千鋒給超過百萬學生提供創業就業公益巡講、免費學習等機會。 通過提供實習兼職機會、招聘會、實習實訓活動、冬夏令營活動和公益巡講等活動,千鋒積極助力廣大學生先人一步了解世界、先人一步掌握先進技術、先人一步跨入優秀企業,在成長路上始終先人一步。
四、先進的運營管理模式
推動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加強特色化軟件產業人才培養,是提高產業競爭力和匯聚發展新動能重要支撐。
由千鋒、京東物流手打造的大數據產業學院將依托完善的合作機制,為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新模式,助力高校培養滿足當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需求的特色化IT人才,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提供高質量人才支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擴展新空間、增添新活力、培育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