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如何將us-ascii轉換成utf-8格式
1、在 Linux 中,命令行工具 iconv 用來將使用一種編碼的文本轉化為另一種編碼。
2、如果是暫時設置,直接輸入LANG=en_US.UTF-8,下次開機的時候就又恢復為原來的設置了 如果是永久設置,則要修改/etc/sysconfig/i18n這個文件了。
3、linux下文件編碼格式轉換方法(gb18030/utf-8)在 Linux 做開發或者系統管理遇到亂碼是經常的事情,主要windows下中文的默認編碼是bg2312,而 linux下是utf-8。
4、一些老的項目,文件編碼用的還是gbk,很不利于擴展及維護。經常需要在程序中進行判斷及轉碼,容易出現亂碼現象。最好的方式就是將整個項目轉成utf-8。
5、)、第一條命令用于解壓縮,而LANG=C表示以US-ASCII這樣的編碼輸出文件名,如果沒有這個語言設置,它同樣會輸出亂碼,只不過是UTF8格式的亂碼(convmv會忽略這樣的亂碼)。
6、用記事本試試,先用記事本打開你那個.srt文件,然后另存為,彈出保存窗口,然后在窗口底部選擇編碼選擇UTF-8。不一定成功,但你可以試試(記得不要覆蓋源文件,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linuxiconvlatin1轉utf8
1、我們也可以通過執行命令修改數據庫的編碼格式,可以通過命令:alter database +數據庫名稱 default character set utf8 collate utf8_general_ci;修改為utf8格式。具體操作如下圖所示。
2、由上圖可見database和server的字符集使用了latin1編碼方式,不支持中文,即存儲中文時會出現亂碼。以下是命令行修改為utf-8編碼的過程,以支持中文。
3、默認字符集由 latin1 變為 utf8mb4。想起以前整理過字符集轉換文檔,升級到 MySQL 0 后大概率會有字符集轉換的需求,在此正好分享一下。
4、則vim打開文檔后,encoding=utf-8(locale決定的),fileencoding=latin1(自動編碼判斷機制不準導致 的),termencoding=空(默認無需轉換term編碼),顯示文件為亂碼。
5、整理 MySQL 0 文檔時發現一個變更:默認字符集由 latin1 變為 utf8mb4。想起以前整理過字符集轉換文檔,升級到 MySQL 0 后大概率會有字符集轉換的需求,在此正好分享一下。
linux下查看文件編碼格式以及轉換格式教程
首先我們打開系統并使用root賬戶登錄系統。然后使用命令“file -i /opt/test.log”來查看test.log的文件編碼格式。具體展示如下圖所示。下面我們介紹命令iconv的命令的用法,首先我們查看幫助文檔。
在Linux中查看文件編碼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在Vim中可以直接查看文件編碼:setfileencoding,即可顯示文件編碼格式。
用VI查看文件編碼,在Vi命令模式以下命令,即可顯示文件編碼格式。 改寫~/.vimrc 文件,在文件中添加以下內容,就可以讓vi自動識別UTF-8或者GBK編碼的文件。
linux文件編碼轉換及Windows上創建的文件轉為Linux格式
拷貝到Win,用UE、WINHEX等轉成LINUX格式的文件。用vim打開,在Normal模式下輸入:%s/[Ctrl-v][Enter]//g,其中Ctrl-v是讓回車鍵被認為是特殊字符,而不是命令結束。
首先我們打開系統并使用root賬戶登錄系統。然后使用命令“file -i /opt/test.log”來查看test.log的文件編碼格式。具體展示如下圖所示。下面我們介紹命令iconv的命令的用法,首先我們查看幫助文檔。
所以,一定要備份。還有linux下能看到訪問windows下的分區,windows下可看不到linux下的分區。DOS/Windows和Linux/Unix文件格式的區別 要看具體的文件類型,比如可執行文件,windows是pe格式,unix是elf格式。
在Linux中查看文件編碼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在Vim中可以直接查看文件編碼 :set fileencoding 即可顯示文件編碼格式。